戥 秤

2017-02-11 00:00:00

戥 秤

黄赤成


   我国杆秤制作历史悠久,目前考古出土的最早杆秤可追溯到汉代。宋朝主管皇家贡品库藏的官员刘承��,鉴于当时一般的木杆秤计量精度只能精确到“钱”,远远不能满足贵重物品的称量,经过潜心研制,在公元1004~1007年之间,首先创造发明了我国第一枚戥秤。戥秤,又名戥子,作为一种小型的杆秤,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、银、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,轻重以厘计算,所以民间又称这样的秤为“厘戥”, 是我国古代度量衡发展史中的一朵奇葩。而每把厘戥必配有一个琵琶形坚硬的木盒,这是为了方便旧时商贾在外经商时携带保管,在衡金量银、买卖名贵中药之时就能即时派上用场,不用担心被人“呃秤”。称银子的叫银戥,称药的叫药戥。戥子的秤杆有骨质、象牙、虬角、乌木等,最好的是象牙杆,故其收藏价值非常高。戥子锤又叫秤砣,和戥子盘一样,大都是由青铜铸造。古代的秤是一斤16两,厘戥也沿用此标准。秤杆上的星记按照北斗七星、南斗六星加上福禄寿凑足16个数。
   药戥,是调配中医药方的秤药衡器,中药处方需按药分秤,且要求分量精准。所以,中医常说等药,“戥”即是“等”,也就是称的意思。据传上海有一位学者去欧洲某医学院进修,曾带去在苏州花钱不多、信手拈来的一杆戥子,于圣诞节前夕作为小小礼物赠给院长,并附了一张使用说明,介绍中国使用这种戥子控制药物用量的精确性,以及如今中国许多医院中药配方仍在使用这种传统戥子的情况。出乎意料之外,第二天院长突然召见,在座的还有几位学院要员,那杆戥子放置在办公桌上,还有一架天平相伴。院长首先郑重其事地表达了感谢之情,然后请这位学者演示戥子操作,在用戥子称了重量后,再用天平复核,果然十分精确,顿时响起了一片掌声。不久中国这杆古老的衡器配上了精美的座子,陈列在学院收藏室的展览橱窗中,并有文字介绍:中国使用这样的衡器来控制药物用量已有千年。
   赣南安远《鲤鱼歌》:唱歌要唱鲤鱼脑,厘戥算盘要去学,厘戥算盘学得到,大小生意用得着。客家歇后语:会使厘戥――识得重轻(借意,喻人懂事)。广东俗语“隔夜素馨厘戥秤”。有首《银戥诗》:一字平衡星斗盈,木杨城内秤分汨(明)。若知世上何物重,心存忠义念从前。有三则谜语:其一:小女人,苗条身。财看到,就开门。其二:长身躯,瘦出骨,我托他管帐,分别出厘毫丝忽。其三:身穿花背心,头挂小铜盆,拎起小辫子,他就报年庚。谜底都是戥子。地名中也有厘戥,如:广东阳江市大傅路厘戥巷,广西钦州市钦南区厘戥叉。有一种蛇叫原矛头蝮(烙铁头),别名厘戥蛇。2001年3月5日澳门特区邮政局发行的《中国传统工具》邮票,全套四枚,展示的是在新时代已经逐渐被淘汰的一些传统工具,其中之一是《厘戥》。另外3枚分别是木刨、烫斗和算盘。澳门特区邮政局在发行这套《传统工具》邮票的同时,还同时发行了《传统工具》小型张,在画面上,厘戥分别是实物彩照和漫画形式出现两次,足见设计者和发行部门对厘戥的珍爱。
   戥秤是民间吉祥文化的见证。俗话说:“从小识得秤花,长大自会当家。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无论是红木大秤,还是各类小型戥秤,均被视为吉祥之物。在我国各地,民间都有置秤的习俗,一般人家置办小秤,富有人家或商贾之家则同时置办大秤、小秤、小戥秤。湖南郴州建房安放栋梁木,称上梁。木匠将文房四宝、筷子、厘秤、五谷、四通宝、银元各三个,用红布包好,放在栋梁上,以镇邪保平安,叫上红梁。婴儿满月或满周岁,摆上厘戥、算盘、书本等,让男婴孩摸摸,期望日后聪明智慧。福建省闽清的婚俗,新郎给新娘“揭盖”就是新郎一手拿厘戥,一手握尺把新娘头上的盖罗揭起,“伴房嫂”唱 “新郎揭盖歌”。南方嫁女,有些地方在嫁妆上要挂上一杆红木大秤或戥秤;新屋落成,乔迁之时,首先要搬入秤,因为秤代表着“当家人”,用于镇邪而供奉于正间堂内。

本站声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